【安全生产月】小心游泳圈变“夺命圈”
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主题是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查找身边安全隐患”
夏日炎炎
泳池、海边又成了欢乐的海洋
水面上漂着五颜六色的游泳圈
一个致命的误区
潜伏在这份欢乐之下
游泳圈 ≠ 救生圈
01游泳圈使孩子无法呼吸
▲ 4岁女童在游泳时,因携带的游泳圈意外翻倒,不幸溺水身亡。
▲ 女婴穿戴游泳圈在游泳池内前翻,头朝下没入水中70多秒,工作人员发现后将其救起。女婴经救治状态良好。
▲ 游泳圈竟然在水中突然漏气,致使3岁的宝宝在泳池中无法自控,头部数次被泳圈压入水面之下。幸运的是,家长迅速出手相救,才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悲剧。
02游泳圈致命的两个危险动作
当小朋友头重脚轻倒栽在水中时
腹部的游泳圈会成为障碍
阻止小朋友上半身离开水面
从而导致孩子溺水
当小朋友胳膊上有水时
皮肤跟游泳圈间的摩擦力变小
很容易打滑陷下去造成溺水
03游泳圈 =救生圈???
市面上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游泳圈
就是救生圈吗?
答案是:游泳圈≠救生圈
游泳圈和救生圈有何区别?
溺水自救效果
消防员模拟游泳时溺水
采用游泳圈及救生圈进行自救
此时,能看出
使用救生圈进行自救时
身体能够很明显地保持平衡
投掷效果
消防员针对游泳圈进行了投掷实验
结果发现
由于游泳圈重量较轻
易漂浮
很难准确投掷到人员溺水地点
游泳圈与救生圈执行的国家标准是不一样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具有很多附属功能。
而游泳圈被定义为水上玩具,在水上休闲运动中起辅助或保护作用,带到深水区或者天然河流、海域玩时,具有危险性。
游泳圈上的厂家提示语截图。
与救生圈相比,游泳圈一是重量轻,很难准确投掷;二是容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差,易爆裂;三是塑料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
所以,游泳圈适合在游泳馆的浅水区域使用。如果前往海边游玩,最好使用救生圈,为救援争取时间。
不同种类水上用品及适合人群
1.坐圈、普通游泳圈:安全系数低,易发生侧翻,适合会游泳人群。
2.浮板:为安全考虑适合系在背上,不适合手持。
3.救生衣:安全系数高,推荐使用。
4.脖圈:适合婴幼儿,但一定要注意尺寸大小!
如何正确选购游泳圈
1.拒绝“三无”产品,认准3C认证标志。购买游泳圈时先要看游泳圈是否标明生产厂家、厂家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是否有3C认证标志。
2.选择接缝处平滑,材质较厚,颜色与水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游泳圈;面料上要选择柔软、有弹性的泳圈,让其碰撞时有缓冲作用,避免受到伤害。
3.购买游泳圈时可选择多个气囊设计的产品,并有单独的充气嘴,这样即使其中一个气囊发生漏气,也能有足够的空气承托。
4.注意游泳圈是否有刺鼻的气味,可能使用劣质塑料制作,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
游泳圈不是救生圈!
一定要正确选购游泳圈
带孩子去游泳时也一定要做好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