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应急管理:三个维度 构建安全“防火墙”
“报告值班主任,615罐根阀法兰垫片破裂,造成大约200升汽油的泄漏。”
“收到!立即启动收发作业班工艺管道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6月1日下午3点,一场生动、真实的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在中石化江苏江阴分公司上演。在这场演练中,科学高效、迅捷有序的现代化应急管理救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让记者欣喜的是,他们互联网式的“周边企业联防,应急救援方案共享”应急救援思维,解决了应急救援中“远水解决不了近渴”问题。事实上,新时期,为了切实有效地降低灾难事故的风险和影响,应急管理工作的“大数据、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众生”互联网思维特征越来越明显,从防灾减灾救灾三个维度,构建安全“防火墙”。记者在今年“安全万里行”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也深深印证了这一点。
“便操作式”防灾:全员排患,零距离感患,下意识除患
全员排患,闭环管理减事故。兴澄特钢结合岗位安全风险和企业自身实际,按照“定岗、定人、定时、定责”的四定原则,实现“全员排隐患”。员工每日严格按照排查内容开展日常隐患排查工作,并第一时间将排查的隐患登入系统,形成闭环管理。兴澄特钢安全管理部副部长汪汝兴表示,“安全做好了就是拿到了黄金,风险要辨识,落实责任,要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
一张卡片,下意识正确除患。“不提前通知、不预设场景”,这是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江苏江阴石油分公司应急演练的前提条件。在岗员工必须随身携带被简化成一张张卡片的应急预案,并牢记于心,以保证事故发生时作业现场人员能第一时间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处置,做好事故预判,正确使用事故现场监测仪器,防止盲目施救,常态化演练让员工把正确的处置成为下意识的反应。为确保基层人员熟练掌握内容,该公司实行领导带班制,主任副主任4个人365天24小时应急值守。
“自动化式”减灾:大数据流动,智能化监测,打破信息孤岛
装备自动化,智能管控保安全。智能车间、智能仓储、智能扣……江阴市投入1.35亿元装备补助资金,鼓励企业加快改造传统工艺装备,推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2017年,当地新增省示范智能车间6家。江阴市还自主研发大数据交通管控平台、货车通行证管理系统,并投入800万元对全市172辆新国标校车逐车逐座安装智能扣、监控系统,确保师生出行平安。
全立体监控,云计算强过人在看。扬州化工园区安监局局长曹雯介绍,“人在看,不如云计算,扬州化工园区通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事故预警平台在线监测及事故预警系统实现在办公室监测,随时想打开大屏幕就可以看到园区企业的情况,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业务操作也更加快捷。”当前,该系统已经从在线监控加预警系统,向应急管理方向发展。
人防到技防,430天无人员伤亡。“公司自投产430天来未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件。”大唐泰州热电公司党委书记魏治俊自豪地介绍。大唐泰电率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打造智慧电厂,构建了集运行、检修、管理于一体的三维智慧型平台。“通过对智慧电厂系统应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目前定位系统已投资180万元,真正实现从人防到技防。”
“惠众生式”救灾:研发应用新技术 强化应急救援战斗力
救援基地,安全生产变安全生态。据江阴市市长蔡叶明介绍,他们总投资2.2亿,建立占地70亩的沿江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以全面提升江阴应对危化品事件能力。该救援基地将在2019年初正常开展工作,拟建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沿江危化品救援基地。针对危化品救援薄弱环节,当地还投入6390万人民币,针对性地购买了最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远距离取水应急车辆、大功率泡沫输水救火设备、高空作业机器人等装备,都被江阴市列进应急救物资采购买清单中。
自主研发,轻便实用有效救援。江苏江阴万事兴医疗器械公司,在应急救援担架上苦下功夫,自主研发碳纤维铲式担架,在重量上比普通担架轻60%—70%,然而承重能力和强度却不减,实现更加方便、快捷地对伤患转运,保证伤患不受二次伤害。
“新时代中国特色式”应急管理:“应急”变“不急” 从容应对
以上互联网式思维式的特色“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仅是在今年安全万里行活动中展示的一小部分。应急管理部成立本身,既是中国进入新时期、新时代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有着鲜明的时代和主题特色。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加速了部门的协同、流程的优化以及标准的统一。从《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的出台,便能看到应急管理的速度之快,顺应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和高效。近日,据应急管理发布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0%和7.4%,应急管理初显成效。
今年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第一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已圆满结束,但“生命至上 安全发展”的主题我们没有忘,也不会忘。这也是新时代下,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新要求和新指示的遵守和执行。
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强调:“为党守夜、为百姓守夜,筑牢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防线,要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平安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虽然,当前中国应急管理仍然面临涉及领域广、科学技术杂、大数据信息化更新快、没有经验借鉴以及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生产薄弱等挑战,目前,应急管理队伍正在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从静态到动态,从局部到整体,都赋予了应急管理新的灵魂。
应急管理不仅是政府、行业、企业的事,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应急管理仍在路上,需要适应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但新时代,应急管理已站在时代特色创新的高度,在防灾、减灾、救灾上做到“不急”,从容应对。